学生活动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学生活动

追求崇高境界 奋斗青春芳华―院长在2018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6-29浏览次数:35

追求崇高境界  奋斗青春芳华

                    ――陈宗波院长在2018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教师和家长代表们:

今天,我们怀着喜悦而不舍的心情,在这里隆重举行本科生毕业典礼。我谨代表学院向积极进取、勤奋励志、茁壮成长的379名毕业本科生、219名毕业研究生,以及其他类型毕业生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循循善诱、辛勤耕耘、陪伴同学们研习的老师,以及早出晚归、耐心细致对大家关爱有加的管理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勤劳朴实、关心学院、关爱子女的所有家长表示诚挚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注学院发展的校友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时正是盛夏时节,但是大学的校园如同秋季。因为每年这个时候,学院和老师们是最有成就感了,一代代莘莘学子从这里背上行囊,奔赴远方,追逐梦想,成就人生。2018届毕业本科生在校期间表现优异,学习、活动和能力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不完全统计,法学专业获得大创国家级立项7项、自治区级立项34项,校级以上获奖246人次。法学专升本班获得校级以上奖励31人次。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获得校级以上奖励217人次,科研立项21个。

这些“数”上的成绩已经足以让我们高兴,但是我们更为惊喜的是你们在“质”上的飞跃。经过几年的修炼,对比你们初入校园的略显青涩懵懂的模样,可以说所有的人都发生了改变。我们欣喜地看到,现在走在人群中的你,不仅阳光俊美,朝气蓬勃,而且脚步稳健,气质成熟;学习中的你思维敏捷,思考周密;活动中的你既沉着冷静,又生龙活虎。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多种功能。然而,大学最崇高的使命是培养人才,这是大学首要任务和核心目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你已经成为可供国家和社会挑选的专业人才。因此,我们要感谢你们,你们成就了大学的梦想,宽慰了家长的期待,最为重要的是,你们武装了自己的本领。

然后,大学是培养未来的人。走出大学校园的你是否真正成为合格的社会产品?这还不能单单决定于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决定于走出校园的你是如何诠释大学的价值。通过大学教育,你们的心灵得到了洗礼,你们的智慧得到了启迪,你们的创造得到了焕发,但这并不能证明未来的你一定成为一名对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作为一名法学教师,我常在课堂上告诫同学们:你们是学习法律的,即便你们掌握了全面的法律知识,训练了高超的法律技能,培养了缜密的法律思维,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是代表了法律正义。因此,如何成为一名经得走自己、社会和国家多重检验的合格人才?我建议各位同学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努力:

追求崇高境界。经历了正规的大学教育,以大学所获得知识和智力为起点,你们可以积攒社会资本,改变个人命运。但是回馈社会,报效祖国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国家的强盛,社会的发展,民众的幸福,个人的进步将没有依托。当你处理好了这三者的关系,你的心灵将会更加通透明亮,立意更加高远。有教育家深刻指出,大学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增进一个人在平凡或不平凡处境下中感知优美与崇高、提升道德能力与审美能力。具备这种思想能力与思想境界的人,能将追求世俗功名与追求内在德性统一起来,在顺境中不会忘乎所以,因为他懂得敬畏;在逆境中不会散失信心,因为他心灵有所寄托。虽说世俗功名是凡人可以理解的追求目标,但我还是要对你说,对名利要看淡些!得失一定是辩证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你在这方面损失了,你的心灵会得到释放,会有机会去尝试别的选择。

涵养文化知识。经过几年的专业教育,我丝毫不怀疑你掌握了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有知识并不意味着有文化,有智力并不意味着有智慧。社会的发展需要知识来推动,更需要文化来引领。解决社会问题不仅需要知识和智力,更加需要文化和智慧。知识是经验的总结,它一般装载于文本之中,而文化却是思想的沉淀,它承载于历史的天空。从人类文明的发展来看,既需要知识的推动,更需要文化的延续,知识只有纳入文化的养分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文化是专业知识、艺术、哲学和科学的集成体(所以大学里开设那么多人文、科学、艺术、哲学领域的讲座)。有了文化人们才经常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样的哲学问题。一个有文化涵养的知识分子才会知道知识是需要更新、创新的。读一部经典,仅仅倒背如流常常没有用,如果能够把经典在实践中加以创新,学以致用,知识才变成智慧,才变成生产力。从生活哲学意义上说,有文化会启发人的善良之心和宽容之心,有文化的人往往不会急于求成,不会因小失大,不会鲁莽行事,最终促成事业大发展。

奋斗青春芳华。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日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说到:“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也就是说要合理地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任务和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这话表面看起来似乎与在坐的各位同学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客观地说,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形势不容乐观。陈部长的讲话表明了国家对培养大学生“奋斗精神”的高度重视。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艰苦奋斗的创业史。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在我国,它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后人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巨大动力。中华民族向来以特别能吃苦耐劳、勤俭持家、艰苦奋斗著称于世。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我们要遵循这种历史规律。

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奋斗精神尤其重要。有了奋斗精神你遇到艰难险阻时就可能百折不回。虽然这个社会没有你相像的那么复杂,但是生活远也没你相像的那么简单。可以说,每一条成功之路,都是充满坎坷的,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其生活和工作着实不容易,很多时候可能会遇到常人遇不到的磨难与挫折。但是社会不会等待你成长,成功主要靠自己打拼,你别无选择。

当然树立奋斗精神也要有梦想。这个社会不缺乏纯粹只有想法的人,也不缺乏纯粹蛮拼的人;缺的是既有想法又能努力拼搏的人。理想是奋斗的方向,如果没有理想,就像船儿失去双桨,在人生的长河中只能随着风浪飘荡。然而,人却不能只生活在理想中,如果只有美好的理想,而不去苦干实干,那理想就会只是幻想,永远也不会变为现实。我相信,只要坚信自己目标,不断努力、不断奋斗,你一定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很多年前,有一首风靡全球的歌曲叫《我想去桂林》。对于普通人来说,“我想去桂林”表达的是想去一个心仪的旅游的目的地,而对你们这些从这里毕业出去的同学来说,“我想去桂林”就是想回家看看。我知道,此去经年,你们不一定能够常回家看看,但是家人总是永远的怀念。不一定能常常想起,但永远也不会忘记。这里是你记忆的港湾,你是这里牵挂的家人。

祝你们前程似锦、生活幸福!

                0一八年六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