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8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的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民生系列重要论述研究”首次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课题组第一首席专家郑功成主持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教授致欢迎词。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田小宝,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教授童星、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教授林闽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立雄,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鲁全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30余人出席会议。
郑功成教授首先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系列重要论述研究”列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背景,指出这是在2017-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和教育部先后设置“习近平民生系列论述研究”“习近平民生思想”专题研究项目并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直接下达的进一步系统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系列重要论述的重大理论研究任务。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教授代表学校对项目的开题和首次专家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祝贺。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指导地位而进行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工程,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系列重要论述研究”列入这一工程具有重大意义。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发展问题做过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强调要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永远的奋斗目标,这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对民生的高度重视,并事实上对中国的民生发展实践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与推动作用。现在将这一课题列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凝聚学界力量,全面、系统地加以研究,将使其理论内涵得到更清晰的展示,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能够给予更加明确的指导。他还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在党的十九大后迅速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郑功成教授就牵头主持了习近平民生系列论述的专项研究任务,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因此,课题组前期打下了非常坚实的研究基础,相信能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他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能够讲好、总结好民生方面的中国故事与中国经验。
接着,郑功成教授介绍了课题的总体研究方案。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厚的民生情怀,其对民生的系列重要论述顺应了中国发展进程中的民生诉求及其不断升级的表现形态,是最贴近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能够产生强烈共鸣的理论结晶,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明确的目标指向、卓识的发展策略,构成了一个日益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体系,对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开创性意义。他认为,当前理论学术界对习近平民生系列重要论述的研究尚未给予足够重视,既有成果缺乏对习近平大民生观的整体把握,大多是立足于各个专业领域分割进行,未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来研究。他介绍课题研究将分为总论与分论两大块,总论主要研究习近平民生系列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理念、原则、体系框架、逻辑关系等基本理论问题;分论主要研究其具体目标指向,包括弱有所扶与反贫困、幼有所育与儿童发展、学有所教与教育发展、劳有所得与就业优先、病有所医与健康中国、民生安全保障、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以及民生论述的世界意义与影响,最终目的是要准确阐述其核心要义并用以指导中国的民生发展实践。他强调,从民生视角来展开课题研究应有别于各专业视角,需要将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加以融合,基于现实问题与发展导向,体现普惠、公平的价值取向,最终是要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引领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并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南京大学教授林闽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谢琼、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杨俊、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鲁全、西北大学教授翟绍果、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乔庆梅、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郭林、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李志明(书面)、吉林大学教授贾玉娇分别介绍了自己所承担的“弱有所扶与反贫困”、“幼有所育与儿童发展”、“学有所教与教育发展”、“劳有所得与就业优先”、“病有所医与健康中国”、“民生安全保障”、“老有所养与老有所为”、“住有所居”、“民生论述的世界意义与影响”子课题的研究思路。
南京大学教授童星指出,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民生系列重要论述研究”要找准其基本定位,既要区别于社会保障等专业领域的政策性研究,也要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研究。他认为,课题研究要注重系统性,重要的关键词、具体内容及提法上要保持一致。此外,民生既是安全问题,也是社会治理问题,需要斟酌如何将社会治理纳入民生研究的框架中。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田小宝研究员指出,需要考虑习近平民生系列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在哪、创新点在哪,要关注习近平民生系列重要论述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检验,同时客观地把握习近平民生系列重要论述在国际上的影响、对人类发展的贡献。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研究员指出,尽管“民生”一词被广泛应用,但其概念并不清晰,需要厘清其基本内涵。他认为,在开展研究时,除了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也要研究中央的决策部署与政策文件,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许多民生重要论述事实上转化成了国家的相关立法与政策体系。他还建议,对殡葬问题、留守儿童等也应当有所体现。
中国人民大学杨立雄教授提出,对“民生”一词需要给予清晰、严格的界定,厘清其内涵与外延;同时突出重点,厘清各个民生领域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正确把握习近平民生重要论述的来龙去脉、背景,最终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指出,习近平有关民生系列重要论述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在实践中对我国与民生相关的法律、制度、政策产生了直接的推动效果,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不仅会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而且有助于促使我国民生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他建议要重视其创新价值的发掘。
在热烈的讨论中,与会者一致认为,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新时代,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根本目标指向,而要全面实现“民生七有”、满足“民生八更”、提升“民生三感”,迫切需要系统的理论指导,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系列重要论述研究的意义十分重大。大家对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案给予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同时建议将社会治理、精神文化建设等纳入其中,以进一步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系列重要论述的完整性。
会议现场
郑成功教授主持会议
杜鹏副校长致辞
(图/文转载于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