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亚星游戏yaxing221在育才校区国教楼211会议室召开2022年度科研工作布置会。学院党委书记何广寿、学院院长肖富群、副院长周超、获得国家级课题立项和发表中英文权威期刊论文的教师代表、需申报2022年国家社科和自科项目的教师以及近年新入职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特别邀请我国著名应急管理专家、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童星教授以及我校社科处、科技处负责人莅临指导。会议由学院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周超主持。
社科处梁君处长指出,政管学院近三年的科研工作有明显进步,在课题立项、论文发表、智库成果等方面,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明显提升,一些年轻的博士师资表现突出,2021年我校获得国家社科青年项目4项,其中有3项就在政管学院。梁君处长鼓励政管学院教师继续投身于科研工作,并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提了三点建议和要求:一是守住国家政治导向的红线:努力学习国家近期出台的各项政策、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拥有极强的政治意识,要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等相一致,在表达上要规范严谨;二是守住科研诚信的底线:要开拓创新,不弄虚造假;三是守住科学精神的主线: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要有创新,敢为人先,要有协同合作意识。梁君处长希望我院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既要提前谋划和布局,又要精心论证,踏准节奏,还要久久为功,不断提升。
科技处程蕾副处长介绍了国家自科基金申报的注意事项和自科项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自科项目更看重数理模型和科学定量论证,并建议我院教师申报与学科背景匹配度较高的管理学部的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程蕾副处长指出申报自科项目要找准问题,主体论证要科学严谨、符合学术规范,并表示科技处会不遗余力地为参与课题申报的教师提供支持与帮助,呼吁和鼓励我院教师更多地加入到申报自科项目的队伍中来。
童星教授作为我国公共管理和社会学界的知名学者,介绍了课题申报应该要注意的三个“圆圈”,即需求、兴趣和基础。在需求方面,要多查阅和分析历年的选题情况,多关注最新的时政热点、研究热点,从国家需求层面出发,结合研究者自身的情况进行科学选题。在兴趣方面,建议研究者要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学院学科发展实际情况来确定选题,依据本学科的理论基础、模型和方法解决核心问题。在基础方面,要有一定高质量的学术成果积累,并且不能有“硬伤”。童星教授还详细地讲述了项目申报的一些注意事项:在选题方面,不妨考虑自选题,避免与指南上的题目重复,造成同类型的竞争及审美疲劳,影响评审结果;在主体部分的撰写和论证方面,要注重文献综述审查、相关学术梳理和前期研究基础的撰写;在方法及论证方面,要做到全面、科学、规范。童星教授还对各位老师提出的疑问,逐一进行详细解答和指导。
邬志野博士作为今年获得国家社科立项的教师代表发言。他指出作为一名入职不到一年、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此次能够成功获得青年项目立项,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集体的力量,要感谢学院领导、各位专家和教研室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学校和学院有组织地对此次申报开展了持续的动员和轮番的支持,成功获得立项也离不开各位专家的指点,政治学教研室各位教师也给予了毫无保留的帮助。
肖富群院长做总结讲话,他指出今天这次会议不只是2022年国家课题的申报布置会,更多地是2022年的科研工作布置会。2021年的科研工作虽然还没结束,但2022年的科研工作需要提前谋划和布置,这也是政管学院各项工作的一贯做法。肖富群院长对2022年学院的科研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和希望。一是传统的科研成果要有新高度:在国家级重大项目、中英文权威期刊论文、高级别的科研成果奖等方面希望有新突破。二是新型的科研成果要补短板:在智库成果、国家自科项目、横向社会服务、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要下大力气迎难而上。三是科研工作要有大格局:既要有接地气的切入点,又要有国际化的视野,还要增加人文社科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含量。四是克服困难,行动起来,狠抓落实:老师们既要投身于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成绩,避免出现“三无人员”的风险,又要努力寻求科研工作反哺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学院将会一如既往、不遗余力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各种便利的条件和全方位的服务。
科研工作既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内容,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和渠道,更是政管学院实现成为学校人才培育和学科发展新的增长点这一目标的核心工作。此次科研工作布置会,既对学院2021年的科研工作进行中期检查和分析,同时也拉开了学院2022年度科研工作的序幕,全面动员和部署2022年的科研工作,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贯彻了学院“稳起步,快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夯实“强院兴校”的科研基础。
会议现场
童星教授发言
梁君处长发言
程蕾副处长发言